所属科目:
动物界 »
脊索动物门 »
鸟纲 »
今鸟亚纲 »
雀形目 »
鸣禽亚目 »
燕科;Hirundiidae »
名字:斑腰燕云南亚种
学名:Hirundo striolata
人气:0
喜欢:0
评论:0
王香亭:1985:形态描述
鉴别特征 斑腰燕外形与 H. daurica 相似。但主要区别在于前者体形较大(翅长在120毫米以上);腰斑深栗色,下体黑色纵纹粗著;后颈的栗色领不明显;尾相应地较短。
形态 (H. s. stanfordi,采自云南南康河)
成鸟体形较大,尾较短;下体纵纹——特别是下腹部的纵纹较宽。额,头顶、背、翅上的小覆羽呈金属的辉蓝黑色;背羽黑褐,其基部的白色亦常展露在表面;腰羽深栗色,有发达的羽干纹,近尾上覆羽的腰羽色稍浅淡;尾上覆羽黑色;尾羽黑褐;飞羽黑褐,羽轴光亮,羽翈饰以乳白色边缘。
眼先黑色,眼后上方、头侧栗色,但在后头处并不形成颈领。颏、喉和上胸沾棕色,纵纹密著;下体从胸部到腹下部淡赭鲑色;尾下覆羽基白,先端较尾羽暗黑。尾叉深达50毫米以上;通常在腰羽与胁交界处有一辉亮的黑斑。
虹膜褐色;嘴、跗蹠及趾黑色。
量衡度:
性别 体重 全长 嘴峰 翅 尾 跗蹠
♂♂(3) 20,27.5,29 179,190,190 7,7.5,8 119,136,136 91,104,106 15,15,15
♀(1) 24 180 7 120 95 14
王香亭:1985:生物学描述
生态 斑腰燕的习性在许多方面与 daurica 相似。巢营岩洞、楼房或有廊廓的平房壁上,用湿泥丸混以草茎、羽毛砌成,贴附于洞顶或墙壁上。
繁殖始于5—6月;每年可能有两个巢期。每巢产卵3—5枚,大小为17.5—22.2×13.5—16.1毫米,卵色白,偶有少许红褐色斑点。
王香亭:1985:分类讨论
分类讨论 此鸟原列为 H. daurica 的一个亚种,Mayr(1941)始将其与 H. daurica 分开。据 Baker(1926)意见:此两种鸟繁殖习性有所不同 H. daurica 营巢人家,而 H. striolata 筑巢于岩石上。daurica 和 striolata 是否为两个不同亚种,应完全取决于它们是否在同一地区繁殖而无混交现象,对这个问题要作进一步的研究,特别是在两者共同繁殖的地区,如印度阿萨姆和缅甸北部等地区。现因资料欠缺,仍保留 Mayr 的意见。
亚种分化 斑腰燕全世界已知有5个亚种;中国有2个亚种。
王香亭:1985:经济意义
经济意义 斑腰燕纯以昆虫为食,上述食性分析的结果表明,所食大都为害虫。因其体型较大,日食量比 daurica、rustica 要多,有益农业、林业和卫生保健事业,益鸟。
王香亭:1985:其它信息
食性 剖检3只鸟胃分析的结果全为昆虫。有膜翅目的蚁类;鳞翅目的蛾类;鞘翅目的小甲虫及蜻蜓目昆虫躯体碎片等。